有理数的来历:人类最初认识的是自然数,为了解决小的数减大的数(例如1-2)不能用自然数来表示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;又为了解决除法的问题(例如1÷2没有办法表示),又引入了分数,这样分数与自然数及它的相反数相对。为了表述上的方便,把自然数与它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;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苏斯(Hippasus,公元前5世纪)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不可公度——度,即度量,不可公度就是没有共同的量度单位(无论单位有多小,都不可以同时以整数量完)。这些量在数上的反映,后来就成了无理数。这样无理数与整数和分数相对,为了表述的方便,同样的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。相反数的知识:最初为了解决不能用自然数表示全部减法结果的问题,引入了自然数的相反数。相反数是相互的,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,相反数适用于实数集。答案:A
轴对称图形与图形轴对称:轴对称图形来源于图形轴对称,但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。图形轴对称是一对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。研究图形轴对称的过程中,发现某些图形可以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把它切为两个图形,这两个图形轴对称,我们就把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的本身特性,图形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相似方式。图形旋转与旋转对称图形:一个图形,以图形的边上或外面的一点为转轴转动,就是图形旋转;我们发现某些图形以图形内部的一点为转轴,转动一个角度后能够完全与自己重叠,这样我们把这类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。
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: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产生重叠的最小转角,如果这个角至少有一个整数倍是平角(180°),那么这个旋转对称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。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:首先用我们的本能定位图形的中心(人类的大脑有超强的图像计算能力,这个能让计算机崩溃的问题,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),然后经过这个中心点和图形中的某些关键点(一般是图形的顶点)能否把图形分为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,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条直线,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;以这个中心点转动图形180°,看看能否重叠来判断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。答案:A
知识要点:科学记数法是等值把小数点移到第一个非0数之后,指数的绝对值是移动位数,向左为正,向右为负。答案:B
知识要点:平行线三个互为充要条件的命题:平行线内错角相等;平行线同位角相等;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。
答案:D
知识要点:分式运算与分数运行一样,同分母分子相加减,不同分母先通分。答案:C
知识要点:长度是1的线段上一点把它分为长短的两条线段,长线段是原线段与短线段的比例中项,这种分割叫黄金分割,长线段的长是黄金分割数(无理数)。如下图,1/x=x/1-x,得方程
x²+x=1,解得正根即黄金分割数x=(√5 - 1)/2≈0.618。黄金分割的作图方法:
第一步,作出线段中点。
第二步,作一端点的垂线及半径为½的圆。
第三步,连接垂线与½半径的圆的交点和另一端点得斜边,斜边与½半径的圆交点侧截去½,剩下的作为半径,另一端点为圆心作圆与原线段的交点即为黄金分割点。
简单证明:∵ AC²=AB²+BC²=5/4AB²,∴ AC=√5/2AB,∵ DC=½AB,∴ AD/AB=(√5 - 1)/2。答案:A
知识要点:概率是一个极限,也就是一个随机样本的样本数趋向无穷大时,某种情况出现的几率。数学家们发现概率等于随机本体中随机对象的占比。思路分析:“烹饪”这个对象在本体(“种植”、“烹饪”、“陶艺”、“木工”)中占比是1/4,所以概率是1/4。答案:C
知识要点:不等式组是所有不等式的交集。答案:D
知识要点:初中需要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——等弧或弦对应(优劣相同)圆周角相等和圆心角相等;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;圆切角与对应的圆周角相等;等弦到圆心的距离相等;经过切点与圆心的直线垂直于该切线,反过来,经过圆上一点与直径垂直的的直线与圆相切。思路分析:∠D与∠ABC对着同弧AC,因此相等,AB是直径,所以∠ACB=90°,由已知条件可得结果。答案:B
抛物线的一些特性:二次系数,决定开口大小和方向:大于0,开口向上,有最小值;小于0,开口向下,有最大值。如下图:过最大或最小值点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是抛物线图像的对称轴。如下图:平行于x轴的直线如果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2点,那么这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(假设对称轴是x=a,两个交点的x坐标是x1,x2,那么x1+x2=2a)。如下图:当与x轴相交于两个点,那么这两个点的x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。两个实根之和与积与函数的系数有对应关系:a(x-x1)(x-x2)=ax²+bx+c,ax²-a(x1+x2)x+ax1x2=ax²+bx+c,
所以 x1+x2=-b/a,x1x2=c/a。
抛物线的两种解析式与它们之间的换算:普通式y=ax²+bx+c,顶点式y=a(x+p)²+q(顶点是(-p,q)),p,q与b,c的换算关系:a(x+p)²+q=ax²+bx+c,ax²+2apx+ap²+q=ax²+bx+c,所以 p=b/2a,q=c - b²/4a。x=0时,得到在y轴上的截距ap²+q。在研究函数图像时,往往使用顶点式。思路分析:B是顶点,所以c=OB,A点坐标是(c/2,c/2),因此c/2=a(c/2)²+c。答案:B
知识要点:因式分解尝试优先顺序——提取公因式,x²+(p+q)x+pq模式分解,abx²+(aq+bp)x+pq模式分解,平方差公式,完全平方公式,奇数幂之和或差(例如:x³+1、x³-1)。答案:(x-1)(x+1)
知识要点:指数运算与幂运算的对应(开方可以认为指数½):同底幂相乘<==>指数相加
同底幂相除<==>指数相减异底同指数幂相乘<==>指数不变,底相乘异底同指数幂相除<==>指数不变,底相除幂之幂<==>指数相乘幂开方<==>指数相除答案:6
知识要点:物理公式也是一个函数。
答案:4
思路分析:由于知道进阶和利润率,这样可以算出最终售价,与原来的标价之比可得。
答案:8.8
思路分析:要求的面积显然不能直接计算,但它所处的正方形的另外一部分就可以计算的,因为高已知,上下底可求。
答案:15
(1)代数式运算要点:开平方或开立方时,先把底数分解为2个因数的积,第一个是平方数或立方数,第二个是商,第一个因数开方后写在根号左边,第二个留在根号内,如果底数是一个平方数或立方数就没有根号部分。需要记住的锐角三角函数(sin,cos,tan)的角度是30°、45°和60°。不用死记硬背,30°和60°是一块三角板(三边分别是1,√3,2),45°又是另外一个三角板(三边分别是1,1,√2)。非0数的0次方都是1。(2)知识要点:两点确定一直线,联立方程组可确定解析式。 【解答】(1)原式=2+5-1=6(2)把(0,1)代入函数得b=1,把b=1和点(2,5)代入函数得2k+1=5,解得k=2,
所以函数解析式是:
y=2x+1。
【网络答案】
知识要点:列方程的要点——把未知数和已知数同样对待,找等量关系。思路分析:甲乙的速度都未知,因此有两个未知量,很明显题目提供了2个等量关系,因此可解。
【解答】设乙的速度是x km/min,则
12/x-12/1.2x=10,解得 x=0.2答:乙的速度是0.2km/min.
【网络答案】
知识要点: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。
思路分析: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,可知∠C的角平分线是AB上的高,问题可解。 【解答】如下图,连接AB,作AB上的高,垂足是D,∵ AC=CB,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,∴ CD是∠ACB的平分线,AB=2AD,∴ ∠ACD=∠BCD=∠ACB/2=50°,∴ AB=2·10sin50°=2*10*0.766≈15.3(米)
【网络答案】
知识要点:(1)相交圆的圆心连线垂直平分交点连线段。(2)初中需要记住的三个锐角三角函数(正余弦、正切):30°、45°、60°,以及掌握由角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推导15°和22.5°的锐角三角函数。思路分析:(1)以A为圆心AD为半径和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的两个圆除了交点D为,必然还有另外一个交点,连接两个交点,即可作出。(2)AE可通过锐角三角函数计算,则BE可算。 【解答】(1)下图
(2)BE=AB-AE=6-4cos30°=6-2√3。
【网络答案】
思路分析:用俯视图可以把∠A1B1C1投射到与∠ABC的同一个平面上,大小关系和证明方法都非常明显了。
【解答】(1)∠ABC=∠A1B1C1
(2)把正方体的俯视图画在原来的纸板上,如下图,连接AC,
∵ 在Rt△BCP和Rt△CAQ中,
BP=CQ
PC=QA
∴ Rt△BCP≌Rt△CAQ,∴ ∠PBC=∠QCA,∠PCB=∠QAC,BC=BC,
∵ ∠PCB+∠BCA+∠QCA=180°,∠PCB+∠QCA=90°
∴ ∠BCA=90°,
∴ △B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,
∴ ∠ABC=∠A1B1C1=45° 。
【网络答案】
数据统计中的指标:平均数,总数除以个数,反映样本数据的平均水平。中位数,样本排序后中间的一个值(奇数个数)或两个值的平均值(偶数个数),反映样本的中间水平;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距反映样本的概率分布的对称状况,差距越小越对称。众数,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(注意:是数本身不是次数),众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;如果样本每个数出现的次数都一样,那么就没有众数;如果样本有多个数出现的次数都最多,那么它们都是众数。方差,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;数据统计中的方差是一种特殊的方差,是指每个样本值与全体样本值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数(即把样本平均数作为期望值的方差)。为了更深入理解期望值,下面举例说明。如下图,如果把y=x+5当作期望值,那么方差=(1+9+16+1)/4=6.75;如果把y=4当作期望值,那么方差=(64+0+0+100)/4=41。
【解答】(1)a=(18+20)/2=19,
b=25+(0+4-2-0+2+1+6+3+5-1)/10=26.8
c=25(2)从平均数来看,应该选择A线路,但A的方差大,用时不稳定,说明A线路道路状况不好(可能经常塞车),因此建议选择B线路。
【网络答案】
(1)思路分析: 如果CA'⊥AA',那么因为OE⊥AA',所以CA'//OE;反过来也一样。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证。
【(1)证明】∵ DB和AC是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,交于O点,∴ AO=OC,∵ A'是A关于BD的对称点,
∴ AE=EA',AA'⊥BD,∵ 在△AA'C中,AE=EA',AO=OC,
∴ OE是△AA'C的中位线,∴ OE//A'C,∴ AA'⊥CA'。
【网络答案】
(2)① 思路分析:如果AA'=√3CA',那么∠A'AC=30°,反之亦然(互为充要条);如果∠A'AC=30°,那么∠DAE=∠A'AC=∠OAB,反之亦然(互为充要条);因此我们只要证明∠DAE=∠A'AC=∠OAB即可。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不难证明∠A'AC=∠OAB,问题得证。【(2)①证明】如下图,另○O与DC的切点是P,链接PO并延长交AB于Q点,∵ 矩形ABCD中,O是对角线的交点,○O与CD相切、半径=OE,∴ OP=OE=OQ,OQ⊥AB∴ AC是∠A'AB的平分线,
∴ ∠A'AO=∠BAO,∵ OA=OB,∠EOA=∠BAO+∠ABO,∠EOA+∠A'AO=90°,
∴ 3∠A'AO=90°,∴ ∠A'AO=30°,∴ AA'tan30°=CA',∴ AA'=√3CA'。
【网络答案】
(2)② 思路分析:如果知道圆的半径,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。问题转化为求OE的长度,OE和AE不在一个三角形内,那么三角形AEO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?把切点用上,这个问题不难解决。最后的问题是45°角的一半的余弦值,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。【(2)②解答】②令○O与A'C的切点是P,连接OP,如下图,
∵ CA'⊥A'A,OE⊥A'A,OP⊥A'C,OE=OP,
∴ 正方形OPA'E。∴ EA'=EO,
∵ A'是A关于DB的对称点,
∴ EA'=EA,∴ EA=EO,∵ OE⊥EA,
∴ ∠EAO=45°。
∵ ∠AOE=∠OAB+∠OBA,∠OAB=∠OBA,
∴ ∠OAB=22.5°,
∴ ∠DAE=90°-45°-22.5°=22.5°。∵ AD=1
∴ ○O的半径r=AD·cos22.5°=cos22.5°。
∴ ○O面积S=πr²=πcos²22.5°=π(2+√2)/4。
【网络答案】
(1)思路分析:几何图形的旋转,各点的旋转角度一样。【(1)解答】当∠COF=22.5°时,OE=OF;
【网络答案】
(2)思路分析:由(1)的分析,可以得到OA与x轴的夹角=OC与y轴的夹角,因此不难了。
【(2)解答】过A点作x轴的垂线,交于G点,如下图,
在Rt△OCF和Rt△OGA中,
∵ ∠COF=∠GOA,∴ Rt△OCF∽Rt△OGA∴ FC/AG=OC/OG=OA/OG,
∵ AG=3,OG=4,OA²=3²+4²,∴ OA=5,
∴ FC=3×5/4=15/4。
【网络答案】
(3)思路分析:在分析前,有必要认识一下物理函数(物理公式)和数学函数的区别。一般在数学函数中两个变量只要能建立恒等式(变化中保持相等),把等号右边的变量称为自变量,左边的称为因变量。物理函数在数学函数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限制,因变量是物理基本的物理量(例如:长度、时间、角度、质量等)。从物理运动学的角度分析这题,这样一个运动体系,转角是它的基本变化物理量,因此我们需要用转角去表达两个面积差和AN的长度,然后通过转角关联这两个因变量。因为三角形面积等于一对邻边的乘积乘它们的角的正弦值,所以面积差不难表达;那又如何表达AN呢?不能忘了AC是正方形的对角线,只要画出另一条对角线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总结:近年来,中考经常出现与运动学有关的题目,跳出数学的坑,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,问题往往会变得很简单。
【(3)解答】连接OB,交CA于Q,如下图,
∵ S2=½OC·CF=½OC²·tanα,∵ S1=½OF·ON·sin45° =½OC/cosα·OQ/cosα·(1/√2) (∵ OQ=OC/√2) =½OC²/(2cos²α) (∵ sin²α+cos²α=1)
=¼OC²(tan²α+1) ∴ S=S1-S2=¼OC²(tan²α-2tanα+1)=¼OC²(tanα-1)²,∵ QN=OQ·tanα,AQ=OQ=OC/√2, ∴ QN=AQ-AN=OQ-n,∴ OQ·tanα=OQ-n,∴ tanα=1-n/OQ,∴ S=¼OC²(-n/OQ)²=n²/2。
【网络答案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