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基37课——小学数学总复习 第十三章 逻辑与可能性详解

1. 逻辑只有“真”和“假”两值,有“非”单目运算和“与”、“或”、“异或”双目运算。下面运算正确的是:

A.  非“真”=“假” 正确

B.  非“假”=“真” 正确

C.  “真“与“真”=“真” 正确

D.  “真“与“假”=“假” 正确

E.  “假“与“真”=“假” 正确

F.  “假“与“假”=“假” 正确

G.  “真“或“真”=“真” 正确

H.  “真“或“假”=“真” 正确

I.  “假“或“真”=“真” 正确

J.  “假“或“假”=“假” 正确

K.  “真“异或“真”=“假” 正确

L.  “真“异或“假”=“真” 正确

M.  “假“异或“真”=“真” 正确

N.  “假“异或“假”=“假” 正确

总结:这里的逻辑就是形式逻辑,只有“真”和“假”两种状态值。单目运算:非“真”即“假”、非“假”即“真”,就是所谓的“排中律”。双目运算都符合交换律,两个操作数互换位置,值不变。“与”运算,两个操作数都为“真”时,值才是“真”。“或”运算只有两个操作数都为“假”时,值才是“假”。“异或”运算只有两个操作数不同时才是“真”。

2. 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要派出两人执行一项任务,如果甲不去,乙就要去;如果乙不去丙就要去;如果丙不去丁就要去,如果丁不去甲就要;甲被派去了,另外一个人是谁?

答:另外一个人是丙。

说明:如果乙去的话,丙和丁就都不去,与“如果丙不去丁就要去”不符,那乙不能去。这样丙就要去,符合全部条件。

3. 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要派出两人执行一项任务,如果甲去乙就一定要去;如果乙去丙就一定要去;丁被派去了,另外一个人是谁?

答:另外一个人是丙。

说明:由于“如果甲去乙就一定要去;如果乙去丙就一定要去”,所以甲和乙都不能去,只能是丙去。

4. 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要派出两人执行一项任务,甲和乙至少要去一个;乙和丙至少去一个;丙和丁也至少要去一个;丁被派去了,另外一个人是谁?

答:另外一个人是乙。

说明:由于要满足“甲和乙至少要去一个;乙和丙至少去一个”,所以只能是乙去。

5. 甲、乙、丙、丁四人要派出两人执行一项任务,如果甲和乙只有一个人去则丙一定要去;乙和丙只有一个人去则丁一定要去;丁没有被派去,谁被派去?

答:被派去的两个人是乙和丙。

说明:由于丁没去,那么乙和丙要么都不去,要么都去。由于要派两人,所以只能乙和丙都去。

6. A、B、C、D四人共有2个球,每人最多1个球,A和B、B和C、C和D、D和A都不能同时有球,一个球在A手上,另一个球在谁手上?

答:另外一球在C手上。

说明:由于一个球在A手上,那么B和D手上都没有球。

7. A、B、C三个人只一个球,三人都说自己没有,C还说A和B都说假话,说真话的人都说真话,说假话的人都说假话,问球在谁手上?

答:球在C手上。

说明:由于如果C说的是真话,那么A和B手上都有球,与只有一个球不符。

8. 已知“路程=速度×时间”。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,汽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,需要多少小时?

解:500÷25=20(小时)

答:需要20小时。

说明:把路程=500千米和速度=25千米/小时代入公式得500=25×时间。

9. 已知“段数=距离÷段距  两端点都不含中间点数=段数-1”。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,公路两边都植一排树,树距5米,始点与终点都不种,问需要种多少棵树?

解:(100×1000÷5-1)×2=39998(棵)

答:需要种39998棵树。

说明:把距离=100×1000米和段距=5米代入公式得段数=100×1000÷5。

10. 已知“多脚物头数=(总脚数-总头数×每个少脚物脚数)÷(每个多脚物脚数-每个少脚物脚数)  如有多头可用分数化为单头”。3头7 尾(改脚)的怪鸟与5头9尾(改脚)怪物在一起,共有头118个,脚230个,问怪鸟和怪物各有多少个?

解:1/3怪鸟的脚数是7/3

        1/5怪物的脚数是9/5

        7/3>9/5

      1/3怪鸟数= (230-118×9/5)÷(7/3-9/5)=33(个)

         1/5怪物数=118-33=85(个)

         怪鸟数=33÷3=11(个)

         怪物数=85÷5=17(个)

答:怪鸟11个,怪物17个。

说明:由于每个物的的头数超过一,需要转为分数。

11. 下列各组数的最后一个数都丢失了,按规律把它补回:

A.  2, 4, 6, 8,  10。后一数比前一数多2的等差数列。

B.  2, 4, 8,16, 32。后一数是前一数2倍的等比数列。

C.  1, 1, 2, 3, 5, 8, 13。从第三个数开始,每个数是前2个数的和。

D.  2, 6, 12, 20, 30, 42。2=1×2,6=2×3,12=3×4,20=4×5,即每个数等于它的位置数与位置数加一之和的积。

12. 下面最后一组对象弄丢了,按规律补上:

A.  1-3-2-4,4-1-3-2,2-4-1-3,3-2-4-1。后一组是前一组最后一个对象放到最前面,验证:再下一组“1-3-2-4”与第一组是一样的。

B.  a-d-b-c,c-a-d-b,b-c-a-d,d-b-c-a。后一组是前一组最后一个对象放到最前面,验证:再下一组“a-d-b-c”与第一组是一样的。

C.  @#$&,#$&@,$&@#,&@#$。后一组是前一组第一个对象放到最后,验证:再下一组“@#$&”与第一组是一样的。

D.  励精图治,图励治精,治图精励,精治励图。后一组是前一组第三个对象放到最前面,第二个对象放最后,验证:再下一组“励精图治”与第一组是一样的。

13. 根据现有的情况猜想:

A.  2÷2=1, 4÷2=2, 6÷2=3

猜想:偶数都可以被2整除。

说明:2、4、6都是偶数。

B.  123÷3=41, 546÷3=182, 798÷3=266

猜想:由连续的三个数字任意次序组成的三位数都可以被3整除。

说明:1、2、3和4、5、6及7、8、9都是连续的三个数字。

C.  4=2×2, 6=2×3, 8=2×2×2, 10=2×5

猜想:合数都可以由质数的乘积得到。

说明:4、6、8、10是最小的四个合数,2、3、5都是质数。

D.  

0.1……=1/9

0.2……=2/9

0.3……=3/9

0.4……=4/9

0.5……=5/9

0.6……=6/9

0.7……=7/9

0.8……=8/9

猜想:0.9……=9/9=1。

说明:可以看到循环节的数字与分子的数字相同。

14.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,小明从甲地出发往乙地,速度每小时10千米,出发1小时后,由于有突发情况要提前1小时到达。问小明要要怎么办?

分析:

由图可知,小明在剩下的4小时要走50千米。

解:(60-10×1)÷(60÷10-2)=12.5(千米/小时)

答:小明要把速度提到12.5千米/小时。

15. 找出下面变化中,什么是不变的:

A. 小明12岁,小明爸爸42岁,过来几年,他们的年龄都变大了。 

答: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差不变。

说明:由于年龄增大的部分相等,所以差保持不变。

B. 小明身高150厘米,小明爸爸身高175厘米,站在一起拍照,照片中,他们的身高都变小了。

答:小明和他爸爸的身高之比不变。

说明:由于相片是按比例缩小的,就是他们的身高乘相同的数得到,所以身高比保持不变。

C. 汽车匀速行驶,2小时后走了120千米,又过来一些时间,走的路程变大了。

答: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差不变。

说明:由于年龄增大的部分相等,所以差保持不变。

D. 甲汽车每小时50千米,乙汽车每小时60千米,两小时后,甲汽车走了100千米,乙汽车走了120千米,又过了些时间,甲、乙汽车走的路程都变化了。

答:甲、乙汽车路程之比不变。

说明:由于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,时间相等,所以路程之比保持不变。

E.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,用了5小时,回来时,速度提高了,时间缩短了。

答:小明来回走的路程或速度×时间之积不变。

说明:来回路程一定相等,路程=速度×时间。

16.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:

A. 在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元素符合条件,称作“有可能”。 正确

B. 如果集合中所有元素都符合条件,称“一定是”。 正确

C. 如果集合中所有元素都不符合条件,称“不可能”。 正确

D. 可能性可以用≧0与≦1的数来表示,这个数称“概率”。 正确

E. “有可能”的概率范围是>0和≦1。 正确

F. “不可能”的概率=0。 正确

G. “一定是”的概率=1。 正确

17. 在一个盒子中有红绿蓝三个球体,另一个盒子中红绿蓝三个正方体,从两个盒子中分别抽出一个物体,问抽到红球和红正方体的可能性(概率)是多少?

解:1/3×1/3=1/9

答:抽到红球和红正方体的概率是1/9。

说明:第一个盒子抽到红球概率是1/3,第二个盒子抽到红正方概率也是1/3,多个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每个事件出现的概率之乘积。

18. 盒子中有80个红球、18个绿球和5个蓝球,问至少要拿多少个球才能保证有10个红球?

解:18+5+10=33

答:至少要拿33个球才能保证有10个红球。

说明:为了保证,需要考虑极端情况,开始18个绿球和5个蓝球都拿完。

19. 有两变量,a=34,b=75,不引用第三个变量,好像无法进行数值调换,因为如果赋值a=b,那a原来的值就丢失。事实上是可以的,你能想出是什么方法吗?

解:把两个数转换为7位二进制数:

a=0100010

b=1001001

“0”当作逻辑“假”,把“1”当作逻辑“真”,这样按对应数位进行逻辑“异或”运算,把结果放在a变量

a=0100010 按位异或 1001001=1101011

然后把a异或b的结果放在b变量

b=1101011 按位异或 1001001=0100010

再然后把a异或b的结果放在a变量

a=1101011 按位异或 0100010=1001001

变换回十进制数:

a=75

b=34

下面是这个题的Python程序

#通过按位逻辑异或运算交换两变量的值 Python程序

#e国阳光 2020-2-8

#真=1,假=0,异或运算用“^”符合,根据逻辑异或运行的规律:

# 1^0=1,1^0=1

# 1^1=0, 0^1=1

# 0^0=0,0^0=0

# 0^1=1,1^1=0

#可见连续异或同一个值,原值不变。

a=34  #a变量

b=75  #b变量

print("#    a=%d   b=%d" % (a,b) )   #打印变量值

#变量交换

#把a和b按位异或运算放进a中

a=a^b

#把a(这时是原a和b按位异或运算的值)和b按位异或运算放进b中,

#使b的值等于a的原值

b=a^b

#把a(这时是原a和b按位异或运算的值)和b(等于a的原值)按位异或运算放进a中,

#使a的值等于b的原值

a=a^b

print("#    交换后值:")

print("#    a=%d   b=%d" % (a,b) )   #打印变量值

#程序输出:

#    a=34   b=75

#    交换后值:

#    a=75   b=34

附录1  “第十四章 解应用题”预思考

1. 甲地到乙地是上坡路,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刻返回甲地,共用了5小时,已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2/3,问小明去和回各用了多少时间?

2. 甲乙两地相距64千米,小明以开始速度16千米/小时从甲地到乙地,每过16千米就把速度降低为原来的1/2,问小明到达乙地共用多少小时?

3. 今有100米×100米的一块地要植树,行距和列距都是5米,边线和四角都有植树,问共需要植多少棵树?

4. 有两种道具放在一起,一种是3个头5条腿,一种是个5头7条腿,共有头124个,腿184条,这两种道具各有多少个?用方程解答。

5. 两列火车长450米在平行的两铁路上相向行驶,每秒30米,问车头相遇后经过多少时间车尾才相互离开?

6. 甲乙两地相距50千米,小明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到乙地,1小时后小黄也从甲地出发,他们同时到达乙地,问小黄的速度是多少?

7. 小明和小王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,200秒后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王,小明马上调头,速度不变,50秒后他们第一次相遇。问他们的速度各是多少?

8.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乒乓球小组比赛,赢得1分,输得0分,乙赢了甲,甲赢了丙,丙赢了乙,甲乙丙得分都比丁高,问他们的得分各是多少?

9. 甲乙两人相距1000米相向同时出发,速度分别是3米/秒和7米/秒,10秒之后,有一小狗以13米/秒也从甲地出发,不久它就超过了甲。当小狗与乙相遇后马上折回,与甲相遇也马上折回,如此直到甲乙相遇。问小狗跑了多少米?

10. 轮船从甲地顺流到乙地用了2小时,马上提高10千米/时的速度返回甲地,结果还是2小时回到甲地,问河水的流速是多少?